约4950字,只有第二课时内容。
一.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家作品背景,解决了文言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西楚霸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掌握目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出示幻灯片(找一个学生读)
二.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
三、预习见疑: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几个主要场面?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板书----------(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起兵至今他从来没有失败过,但是垓下一役却使他前功尽弃。人们常说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项羽究竟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使他最后选择了乌江自刎这条道路呢?接下来我们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在描写项羽,并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开动脑筋合作探究。
预习这篇文章,针对课文内容,围绕项羽这个人物你有什么问题或看法?
分析讲解文章内容
第一段: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这段文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什么?(项羽的慷慨悲歌)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情善感
2.我们想象一下,曾让所有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盖世英雄,现在却唱着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此情此景怎能让人不平添几分感伤?但也有人据此说项羽此时所心痛的只女人和宝马,你们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项羽作为一名曾经号令天下的霸王,现在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他所心痛的绝不只是女人和宝马,更有自己的英名、霸业还有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江东子弟。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沉重复杂的。)
3.我相信项羽的铁骨柔肠,不仅打动了你,也肯定打动了在座很多的同学!我们一起读《垓下歌》,来感受项羽的铁骨柔肠。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1、①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他到此刻仍不明白失败的真正原因,认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自负、勇武,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一切归结于天命。)
2.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 汉军——皆披靡
1、“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老师:闫爽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诵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自由品读文本,师生共同研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项羽的命运中得到人生启示。
二.回顾旧知,夯实基础: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体:(1).田父绐曰“左” (2).期山东为三处 (3).辟易数里
2.翻译句子:(1).饮帐中(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三.问题预设:(开动脑筋,合作探究)
1.品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在描写项羽?并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2.从中体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
四.课堂检测: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B.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损失,于是独自一人冲向汉军,“斩将”“刈旗”,充分表现出了他的仁爱之心和英勇无畏。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自己又亲自杀掉了一名汉将和一名都尉,以此证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没想到自己和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五.拓展延伸:
1.结合史实资料及他人对项羽的评价,说说在你心中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