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小题,约11100字。
  2016年3月十三校联考试卷语文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从“事件”看艺术的性质    高建平
  1艺术是什么?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传达。他说,在心中唤起曾使自己激动过的情感,并用语言、线条、色彩、声音等媒介将它表现出来,使别人也感受到同样的情感,这就是艺术。
  2小说家无心插柳,提出了许多理论家所不能提出的,有感悟性、穿透性的理论。正像人们使用语言交流思想一样,艺术从本质上讲,具有传达性。艺术家心有所悟,掌握媒介,生产意义,进行以传达为目的的制作。于是,一次艺术活动就完成了。由小见大,由一次看无数次,要寻找艺术的本质特性,可捕捉住这个线索,从这里出发。
  3但理论家们又纠结起来,他们重视托尔斯泰的这个说法,又感到不满足。有人提出,所传达的不只是“情感”,是否也包括“思想”?传达以后,接受者所感受到的情感,与艺术家的情感是否相同?对于前者,人们倾向于认为,可以带着情感来思考,并思考出富有情感的思想。不带情感的思考,与不带形象的思考一样,在理论上都不能成立。对于后者,即感受者是否获得与创作者同样的情感,一个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争论。
  4在这里,我们还是集中谈论受艺术传达说的启发而产生的一个假设——艺术即事件。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懂了。这当然也是传达。艺术家可能心中有一个倾诉对象,但    ,艺术家心中可能会有理想的接受者,但毕竟是在众人旁观的情况下做给理想接受者看的一件事情。
  5李白写诗赠汪沦,送孟浩然,心中有诗人群体在,而不只是私相授受。普西金写《致凯恩》,像是写悄悄话,诗人的修养和训练却使他写成了情诗的范例,成为流传最广的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私下说,另一种是在公众场合说。场合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也不一样。由此类比,艺术是公众在场时的传达。
  6艺术品总是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它的永恒性,艺术具有永恒价值,可以为人们长久地欣赏,并成为对以后的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起作用的范本。《诗经》中的“伊人”也和今天的“她”一样,能激发歌曲作者的灵感。     ,艺术品还有它更重要的一面,即时间性。艺术品总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之中被制作出来的。它的魅力,也体现在一次又一次的当下影响之中。我们欣赏《诗经》之美,欣赏古希腊艺术
  1. 第②段加点词“无心插柳”在稳重的意思的是                             。(2分)
  2. 把下面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 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艺术不能只是两个人的事                ②但有更多的人在旁听
  ③不管艺术家的初衷如何                  ④不是两个人的窃窃私语
  ⑤他们都是为一个更大的群体制造一个事实  ⑥他可能是一个人说给另一个人听
  A.① ⑥ ② ④ ③ ⑤        B.③ ⑤ ⑥ ④ ② ①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
  门前的枣树    姜煜暄
  (1)陈阿婆颤巍巍地兀立门前的枣树下,手里捧着一把红彤彤的大枣。一双浑浊锈滞的眼睛定定地凝望着通往村外的公路。瘦弱佝偻的身躯如一棵稻草在风中飘摇,银白色的花发像雪花般在风中飘拂。那凝然的神态犹如一座雕像耸立于枣树下,又如历尽沧桑的枣树屹立于门前。
  (2)我是傍晚碰见陈阿婆的。她见到我,眯糊着眼睛,瘪着凹陷没牙齿的嘴,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像苍老的枣树皮,微笑着,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