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20字。

  《拿来主义》导学案
  编制:李召峰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读经典,悟人生
  鲁迅语录
  1.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样》1926
  2.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1933
  3.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1927
  4.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海上的儿童》1933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发表的我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了解背景
  1934年,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三、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自诩       ⑵磕头       ⑶残羹       ⑷冷炙       ⑸冠冕    
  ⑹犀利       ⑺吝啬       ⑻脑髓       ⑼譬如       ⑽茅厕    
  ⑾孱头       ⑿徘徊       ⒀蹩进       ⒁国粹       ⒂玄虚    
  ⒃糟粕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冠                        汤                       帖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4.解释下列词语。
  ⑴礼尚往来:                      。    ⑵自诩:                          。
  ⑶残羹冷炙:                      。    ⑷勃然大怒:                      。
  ⑸古董:                          。    ⑹冠冕:                          。
  ⑺孱头:                          。    ⑻玄虚:                          。
  ⑼国粹:                          。
  5.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