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docx
《旅夜书怀》课件.ppt.ppt
《旅夜书怀》课件17张ppt.ppt
《旅夜书怀》朗诵音频.mp3.mp3
动静结合.flv
课堂评价表.doc.doc
课堂评价表.doc“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doc.doc

  姓名 任凤焦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乳山市第六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万水千山总是情——《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旅夜书怀》这首诗是高中《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三首诗。这个单元以“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为主题编写的教材。它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为切入点,希望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表现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从而了解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一座艺术高峰,从杜甫的诗歌入手,更容易体味到唐诗的魅力。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在初中诗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已经拥有赏析浅易诗词的能力。但学生对于诗词还是有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而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和反语等表达技巧抒发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理解上会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读”课文,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品味意象,体味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的寄托,感受作者孤寂悲伤的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所以采取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能够正确读出“危樯”“官应”“何所似”的读音,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能够掌握“危樯” “岂”“应”的解释,从而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意,说出诗歌的感情基调。
  2.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找出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星、平野、大江流、沙鸥8个意象,能够描述出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初步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学生结合学案中的“知人论世”,能够理解诗人当时空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无法施展的苦闷与不平,和内心漂泊无依的孤寂之感。
  4.70%学生能够通过品析景物形象特点、表达的情感,判断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
  5.95%的学生能够背诵全诗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收集杜甫生平资料(文本或视频),在word文档中绘制生平脉络图,上传云盘或班级微博,互相交流,以便深度了解杜甫,有助对文本的深入剖析。
  技术手段:互联网、WORD文档、360云盘
  2.课中:A.讲授小组交流,投影仪展示交流成果。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加深印象。
  B.学生通过量规,对同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技术手段:PPT、电子白板、投影仪
  3.课后: A.补充与《旅夜书怀》相关资料至360云盘,学生自主下载阅读,进行标注式阅读,拓展视野。(云盘360U2573798729)
  B.观看微视频《万水千上总是情——情与景关系例析》,目的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鉴赏手法。
  *C.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制作杜甫生平PPT,上传班级微博。
  技术手段:360云盘、PPT、word文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