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际图式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br>
215626 江苏张家港沙洲中学语文组 李俊<br>
【摘要】图式是人们已有的知识框架及其对知识的运用,人们的交际活动即是对一定交际图式的运用。小说作为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交际图式的一种反映。本文通过对活动程序型图式、社会关系型图式、人物特征型图式和语言特征型图式的例析可以看出,运用社会交际图式能够有效地进行小说教学。<br>
【关键词】图式 社会语言学 小说 教学<br>
<br>
<br>
图式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20世纪初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它引入心理学领域,定义为是个人借以在智力上去适应和组织环境的一种结构。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图式这一概念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含义,鲁墨哈特认为,图式是人所有的已有知识在头脑中经过整理类化形成的一定组织或框架,它不仅包含知识本身,还包含对这些知识的运用。社会语言学认为,人们的交际活动也是按照一定的认知图式进行的,人们对话语行为的推理与选择都与一定的图式相联系,交际活动中每个先行知识单元构成了交际图式的知识结点。<br>
小说作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特定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交际图式的一种反映。因此,通过社会交际图式来观照小说,或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窥到作品的真意。下面就试从社会交际图式的类型出发,对部分中学小说作品作一粗浅的分析。<br>
一、活动程序型图式 在这一图式中,人们的认知结点是一定的交际活动程序,如举行婚宴,参加葬礼,接待客人,用餐购物等等,这些程序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在这些特定程序中的特定表现,往往反映了他们特定的思想性格。请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br>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喝的茶。<br>
这是一段极为有趣的描写,林黛玉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理应撒娇任性,活蹦乱跳,然而她却表现得十分谨慎,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在吃晚饭时家中原有的饮食程序与外祖母家的不同时,竟然就一声不吭地一一改过。这里林黛玉对强势程序图式的顺应,即是她寄人篱下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体现。再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中的一段描写:<br>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br>
“父亲,祝福我啊。”<br>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br>
神甫给临终前的人做法事是西方基督社会的一大习俗,人们在临终前一般都表现得比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