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22张ppt.ppt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doc
《再别康桥》资料包.doc
纯音乐.mp3
徐志摩《再别康桥》 配乐诗朗诵.flv
再别康桥.doc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张爱华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邮件
单位 山东省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再别康桥》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的一篇课文。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接触不多,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从诗歌意象入手来感悟诗歌的美。
三、教学目标
1.读熟诗歌。准确流利的朗读诗歌,能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韵脚,感受新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2.读懂诗歌。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意象美,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3.熟读成诵,并能运用学习的新诗鉴赏方法对诗人其它作品作简单的赏析。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中播放《再别康桥》朗诵视频文件,营造学习诗歌的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三、在赏析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音频、视频文件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四、在学习结束后,指导学生填写学习效果反馈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简介作者导入 情境导入,范读,简介作者及背景。 教师范读之后,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利用演示文稿,了解徐志摩及其是个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