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 学情分析│ 观课记录│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尹晓妮)
│ 课后反思│ 评测练习
│ 效果分析
└─课件设计_再别康桥_语文_高中_
再别康桥.doc
课件.ppt
徐志摩《再别康桥》 配乐诗朗诵_clip.flv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析《再别康桥》,并初步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2、反复诵读,品味《再别康桥》的音乐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3、拓展深入,知人论世:走近徐志摩,走进康桥。
【课前预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 ) 榆阴( ) 沉淀( ) 长篙( )
漫溯( ) 满载( ) 斑斓( ) 笙箫( )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情感与节奏,争取背诵。
3、搜集有关徐志摩的资料。
【课堂探究】
一、一读康桥:邂逅相识
1、讨论思考:《再别康桥》美在何处?
二、再读康桥:精思细品
1、熟读诗歌,填写下表。
原形 意象 特点 情感
4、思考:为什么第一节连用3个“轻轻的”第七节连用2个“悄悄的”?
三、三读康桥:深味揣摩
1、第四节“寻梦”,寻的什么“梦”?寻到了吗?
2、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表达的是一份什么样的情感?
【知识链接】
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2、志摩1916—1931大事记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10月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结识陆小曼。
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
1931年11月19日,飞机失事。年35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