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br>
顺德国华纪念中学 jiaguihong <br>
教学设计: <br>
这是一篇第二次被选进高中教材的课文,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重点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从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虽然对此文的理解存在争议,但分析理解课文时却不可回避问题,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一定会问到,故不如课堂探讨之。<br>
教学重点:字词用法及课文理解。<br>
教学难点: 孔子赞成曾皙观点的原因。<br>
教学时间: 两课时 <br>
教学过程: <br>
第一课时<br>
一、导入 <br>
我们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是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里的一些篇章。本单元我们来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也就是诸子百家的散文。提起诸子百家大家并不陌生。诸子百家包括儒家(让学生接着往后说)、道家、法家、墨家等,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让学生接着往后说)、孟子、荀子等。除了这三人,你还知道哪些儒家的代表人物。我们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大家的现在的很多思想就是儒家思想。略谈思想发展简史。代表人物:汉代懂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朱熹,明代张载,清代科举以“四书”“五经”之词句为考题。<br>
现在又对儒家思想重新认识。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孔子以及有关文学常识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br>
《论语》是 体散文,是 记录的 的言行。 <br>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弟子。 <br>
二、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br>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br>
由也/为之 求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 <br>
三、理清文章层次,解决疑难词义。<br>
1、文章层次清晰,第一部分孔子问志。第二部分弟子述志。第三部分孔子评志。<br>
问:第一段“孔子问志”。有难理解的字句没有?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 <br>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br>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或:有人。<br>
则何以哉—— 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br>
2、第二部分弟子述志。投影显示四人志向内容,请四名成绩较差的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补充。<br>
子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r>
明确:千乘之国为中等国家,由也/为之,也作句中停顿。比及三年,比之读音。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以”,介词,由于。<br>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br>
明确:仓禀实而知礼仪,要礼乐治国,先要使百姓富足。说得很谦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