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构建读者群体    启动激励机制<br>
    ——中学作文教学活动流程管理论<br>
<br>
作文能力是中学生语言素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中学生语文能力结构中层次高,权重大。一般教师都能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都花在了作文的批改上,作文的指导和讲评也占用了不少的课堂时间,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没有什么起色。这自然使许多教师困惑。多数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随着作文教学的深入,会发现较好学生的作文,审题把握住了,结构比较合理,语言也逐渐流畅起来,按一般常规要求,没有什么缺漏,但是,总体来看,却不是好文章。同学们的作文大同小异,彼此相近,反复几次写作都是如此,学生作文呈停滞状态。有人指出:“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学生都能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地‘写出’一篇作文,这样的习作看了之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就是让你觉得不对劲。”(《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6期,何郁《世纪末: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出路》)“中学写作教学高耗低效,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痼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年第6期,蔡伟《试论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归因效应》)《中国教育报》1998年初发表的《对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中有一调查数据:中学六年的语文教育,结果是90%的学生不喜欢作文。<br>
为什么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付出的辛劳对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不起多大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写作反感?许多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有的认为是训练量不够,主张加大写作量,希望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周正逵主编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可为代表,但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的认为是训练的随意性过大,主张使写作训练成为具有严密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体系,希望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写作能力由低到高稳步上升,人教社《高中语文试验课本》将作文训练分编,以纠正老教材的不足,正体现了这种思想,这种形式化的训练体系不能解决写作内容贫乏空洞、千篇一律的问题;还有的认为是写作一旦成为了训练就必然扼杀学生的灵性,主张写作自由化,希望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真生活,抒真性情,谈真思想,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如何使学生自觉承担写作的艰辛,如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还有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想方设法以提高训练效果,比如在设题、指导、评改时尽量调动学生的积<br>
极性和主动性,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r>
中学作文教学种种问题的症结何在?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方方面面,哪里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谈谈我的思考和具体做法。<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