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议论性散文的审题与立意
东莞试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史磊 编
[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评判标准把基础等级“内容”部分按照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划分了四个等级,也从“中心”、“立意”的角度确定了四个相应的等级标准。这实际上强调了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因此训练议论性散文,我们要在这三点上要达标。
一.如何审“话题”
一般来说,作文话题内容包括“材料和引语”,“话题限定语”及“基本要求语”三部分。审“话题”就是要从这几处着手。
1. 审准话题核心语。话题的范围首先是由话题核心语限定的。现在的高考作
文话题命题趋向,已经突破了诸如“诚信”“选择”等单一核心语的格局,将核心语确定为两者关系性短语。面对如此相对复杂的作文话题,学生必须具有整体把握各个核心词及其彼此关系的能力,丢掉任何一个核心词,或忽略了彼此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文都可能偏离题意。如:单一核心语话题“诚信”,就不能写和睦友善这类的内容;两者关系性短语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当然也不能只写“认知”或“感情”。这样写都存在审题的缺陷。
2.吃透材料和引语。话题作文的材料和引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话题的依托,也是写作的提示。材料和引语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就要把命题者隐含于材料和引语中的意图读出来。《语文报》曾有一道作文训练题是这样的:“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怅惘或醒悟、羞辱或掌声、痛苦或幸福,怎样才能掌好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答案是人要学会承受,承受羞辱、承受重压、承受折磨;同时,更应该承受名誉、承受追捧、承受成功。能承受,才不至于在困境中丧失自我,在顺境中迷失自我。要求以学会承受为话题写作文”这个作文的话题核心语是“学会承受”,这个短语缺少“承受”一词的对象宾语,如果不审引语材料,提笔就写“承受甲”“承受乙”那就很可能偏离题意,即使审了引语,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其提示意义,只从某一面行文也会偏题。因为引言既说要承受羞辱,又说要承受名誉,既说在困境中要承受,又说在顺境中也要承受,写作时如果不涉及到这些内容自然就可能离题,这个训练题提醒我们引言材料往往对话题作文的行文范围有限定作用,不可忽视。为稳妥起见,不要只抓住一面行文,最好就几个方面对比展开,这样做才稳妥。
3. 看清具体要求。话题的基本要求语看似老生常谈,但仔细琢磨,却可以看出它暗示着写作的规范。“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是强调不能偏离题;“立意自定”,是要求考生作文必须有自己的立意,不能没有主旨;“文体不限”,不同于“文体不讲”,虽可自由选择但行文还得符合所选文体的特点;“题目自拟”,暗示你必须写文章题目,标题不能空缺;“不少于800字”,是设定文章的篇幅规格,“800”字是底线,否则就有内容或篇幅不足之嫌。
二.如何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阐述事理,表达思想观点。考试作文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向上,要有时代气息。一般来说,要与现阶段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社会公德相一致;要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保持本色的新时代精神相一致;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世纪意识相一致。
1.立意也要从审话题和审引语两个方面入手。一般来讲,有些话题的核心语是“观点型”的,也即话题语本身包涵着某种观点,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