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doc
7《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课件(15张PPT).ppt
7《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课件(19张PPT).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doc
《苏轼词两首》随堂练习.doc
《定风波》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重点: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
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2.反复诵读中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3.品味重点语句,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北宋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尽管他才华超群,却因秉性耿直,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他依然高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仕途失意中不乏乐观旷达 ,大家知道此人是谁吗?(北宋大文豪苏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轼由于以
……
《苏轼词两首》随堂练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惊涛拍岸/文韬武略
B.豪杰/借助 樯橹/蔷薇 吟啸徐行/风雨萧瑟
C.狼狈/疲惫 料峭/俊俏 羽扇纶巾/至关重要
D.蓑衣/绳索 斜照/写照 竹杖芒鞋/仗义执言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①一尊还酹江月②秦王还柱而走
C.①何妨吟啸且徐行②驰椒丘且焉止息
D.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4)_______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8)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