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谏太宗十思疏》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四  《谏太宗十思疏》1.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四  《谏太宗十思疏》2.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四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教案1.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四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doc

  主备人 施友中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谏太宗十思疏》 课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法及教具 讨论法  探究法   朗诵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令世人瞩目。而演绎这一段盛事的重要人物有两位:一个有着敢讲的嘴巴,一个有着善听的耳朵,一个是犯颜直谏的良臣,一个是虚怀若谷的明君。君臣之间披肝沥胆,他们便是魏徵与李世民。下面,让我们凭借《谏太宗十思疏》走进“诤臣” 魏徵的情感世界吧!
  【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史书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辅佐唐太宗后,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是以刚直不阿、勇于犯颜进谏而著名的大臣。他与 唐太宗 君臣之间虽然也产生过误会和矛盾,但总的说来是合作得比较好的典型。魏征作为封建社会的名臣,一直受到封建政治家的称赞,把他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封建政治家的某种典型和规范,历代都称赞不已。
  二、背景简介和整体认识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
  主备人 施友中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复习 课型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2、 翻译重点句子并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特点。
  重点 1、 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2、翻译重点句子并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特点。 难点 翻译重点句子并掌握文言文句子翻译特点。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一、重要成语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       居域中之大    大:
  惧谗邪       邪:           择善而从之    善: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