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专题一:寡人之于国也1.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一:寡人之于国也 复习检测.doc
[中学联盟]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专题一:寡人之于国也2.doc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检测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2.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3.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4.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
主备人 施友中 审核人 高一年级组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2 课时
课题 《寡人之于国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3.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对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重点 1.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难点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2.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背诵导入
【合作学习】
一、 齐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学生复述课文,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收”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