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水<br>
 《庄  子》<br>
 教学目标:<br>
 1、  能通过自主学习,读懂文章<br>
 2、  了解庄子及其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br>
 教学步骤:<br>
 导入:<br>
 南怀瑾打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在过去的岁月里,很多饱经创伤的心灵在道家那儿寻得了莫大的慰藉,在今天这高度发达、但又有些浮躁的社会里,道家思想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br>
 同学们对庄子有哪些了解呢?谈一谈,可以吗?<br>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中期思想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br>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书中的寓言很多。<br>
 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明道理,这些故事除了让我们明白道理外,也留给我们很多精辟的成语。请同学们看投影,你能说出哪些成语来源于他的寓言故事吗?<br>
 (展示成语)<br>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庄子》,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能告诉我哪两个成语出自于庄子的秋水篇呢?<br>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是谁望洋兴叹?为什么望洋兴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课文。<br>
 先请同学们看课文,听我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br>
 (提示需注意的字音和节奏)<br>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看,其他同学注意听。<br>
 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正音,明节奏,并齐读课文,要求读准。<br>
 现在,大家已经能顺畅的读这篇文章了,请同学们对照文下的注释,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