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7张,教案约2360字。

  《囚绿记》第二课时
  鹤山一中 邓文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②能从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③关注生活,寻找身边的“绿”。
  2、过程与方法:
  ①诵读,理解
  ②合作探究
  ③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寻找身边的“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三、教学资源:
  选修4课本、《成才之路》、课件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或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讲述故事,复习文章的抒情线索。
  2、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对文章进行美点赏析。
  3、拓展关注身边的“绿”,培养“绿”情。
  4、质疑。
  五、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我”与绿藤
  1、情境导入: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
  请选择一个镜头,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
  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回忆课文,以第一人称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
  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述。
  2、师生共同评价。
  (二)、美点追踪:探寻文章之美
  陆蠡在《囚绿记》序里说:“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也有人评价:“读他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美的享受。”请你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角度进行美点赏析。
  1、语言表达角度:
  ⑴文字美:从清词丽句探寻语言之美。
  如:第七自然段“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一连用了几个动词,“伸开”突出了常春藤舒展,富有生机的特点;“攀”强调了常春藤富有力量;“舒开”的是嫩叶,显出常春藤嫩叶的柔软、娇嫩。
  ⑵句子美:
  ①从修辞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之美。
  A、第七自然段“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小婆娑的摆舞。”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B、第十自然段“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这里同样用了拟人的手法。
  C、第十一自然段“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这里把被囚的常青藤比喻成生病的孩子。
  D、第十三自然段“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也同样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从矛盾心理的语句感受语言的含蓄之美。(结合课文练习三)(齐读并赏析!)
  A、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第六自然段)
  明确:联系上面第五自然段,剖析作者之前的心情,突出此时绿色给作者带来的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恋绿的欢喜之情,绿色在作者逃难的波折生涯中,是他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B、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