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90+4910字。

  承德实验中学高一年级  语文(填学科)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
  课  题 寡人之于国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人 康有发 审核人 陈瑞艳 时间 2016.3
  学习目标 1、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2、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文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内容部分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
  一、整体感知
  1.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2.介绍《孟子》及孟子散文的特点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其政治主张与社会理想的根本核心是:“民本”、“仁政”。
  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于“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的战国年代,其主张不被诸侯采纳,于是“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表述他的见解和主张。
  (2)《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现存七章,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汉代赵歧注释《孟子》,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
  ……
  承德实验中学高一年级  语文(填学科)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
  课  题 寡人之于国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主备人 康有发 审核人 陈瑞艳 时间 2016.3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2、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解题、、积累字词及本文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方   法 诵读和讨论
  内容部分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
  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对比法。
  一、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
  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
  3、事例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
  二、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
  2、要简洁,不宜过多。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三、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