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14320字。

  安徽省“江南十校” 2016年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5月20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3~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2题,第Ⅱ卷16~18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的。《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陆机这里着重讲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到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知识的问题,但是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艺术想象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里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而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这就揭示了艺术想象超越现实,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创作主体于须臾之际、于渺小空间而能化身万千,深进万物内心融造一个崭新的形象,领悟其生命内涵与幽微哲理。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陆机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他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灵感之有无。但灵感的来去是非常微妙的,“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他重视灵感现象,对它作了如实的描绘,而深感难以把握,这已经是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艺术构思不仅是结合物象来进行想象,《文赋》中还接触到艺术构思的另一重要特点:“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艺术构思是完成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既不是对抽象理论作逻辑上的安排,也不是对现存材料作技术上的组织。它是从无到有进行创造,通过虚构来实现艺术创造。
  宗白华先生说得好:从汉末到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艺术构思是进入艺术天国的桥梁,也是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刘勰的艺术构思论比之陆机更为详细和系统化了。
  (节选自《从<文赋>到<神思>》,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陆机完成了《文赋》的创作。
  B.陆机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目的。
  C.《文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D.《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进行艺术构思,陆机首先论述了作家中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赋》认为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与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应该并重。
  B.《文赋》着重讲的是从书本以及现实生活中获得丰富知识的问题,认为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C.艺术想象作为观念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文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
  D.《文赋》以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描述了艺术想象开展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中进入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并完成知识学问的积累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
  B.作家的思维活动在艺术想象过程中,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
  C.陆机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其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灵感之有无。
  D.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是从汉末到六朝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南豫州刺史庐陵王义真,警悟爱文义,而性轻易,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情好款密。尝云:“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为西豫州都督。”灵运,玄之孙也,性褊傲,不遵法度,朝廷但以文义处之,不以为有实用。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愤邑。延之,含之曾孙也,嗜酒放纵。
  徐羡之等恶义真与灵运等游,义真故吏范晏从容戒之,义真曰:“灵运空疏,延之隘薄,魏文帝所谓‘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者也;但性情所得,未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