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80字。
第13课 春之声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识记王蒙的“快乐八法”。
2.读:分析意识流小说的结构特点,把握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意义。
3.写:尝试使用意识流手法写一段文字。
4.练:掌握运用内心独白手法刻画人物的技巧。
一、诵记名言警句
王蒙的“快乐八法”
1.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事“动观”亦相宜。到了对大自然无动于衷,只知道“斗斗斗”的时候,你的细胞就要出麻烦了。
2.多欣赏艺术,特别是音乐。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标志。
3.遇事多想自己的缺点,多想旁人的好处。不要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不要越分析自己越对,旁人越错。
4.不管您是不是有一点点“伟大”,您一定要弄清楚,其实您与常人无异。
5.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与意志作用的调剂,该玩就玩玩,该赶就赶赶,该等就等等……永不气急败坏,永不声嘶力竭。
6.幽默一点,要允许旁人开自己的玩笑,要懂得自嘲解嘲。
7.小事情上傻一点。该健忘的就健忘,该粗心的就粗心,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
8.要多有几个“世界”,多有几分兴趣。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打牌,可以巨著,可以清雅……可以惜阴如金,可以闲适如羽,可出可入,可庄可谐,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您还要怎么样呢?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及背景
王蒙,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1934年10月生于北平。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小说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此外,王蒙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夜的眼》、《海的梦》、《春之声》、《风筝飘带》和《布礼》等,被文坛称为王蒙的“集束手榴弹”。《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被誉为“新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次空前的浩劫,无论在教育科技还是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都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希望尽早结束社会动乱,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这股猖獗十年、祸国殃民的政治势力终于被扫除掉,真是大快人心!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使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内容。
2.文体知识
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它通常借助自由联想来完成叙事内容的转换,往往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出现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大跨度的跳跃。人物心理、思绪的飘忽变幻,情节段落的交叉拼接,现实情景、感觉印象以及回忆、向往等的交织叠合,象征性意象及心理独白的多重展示,往往使叙事显得扑朔迷离。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
(1)单音字
①涟漪(liányī) ②铁砧(zhēn) ③偌大(ruò)
④高亢(kànɡ) ⑤针灸(jiǔ) ⑥忏悔(chàn)
⑦喧嚣(xiāo) ⑧贫瘠(jí) ⑨瓦瓴(línɡ)
⑩采撷(xié) ⑪和煦(xù) ⑫晕眩(xuàn)
⑬筵席(yán) ⑭揿动(qìn)
(2)多音字
①胳膊(ɡē)胳肢窝(ɡā) ②混沌(hùn)混蛋(hún)
③颤抖(chàn)颤栗(zhàn)④缝隙(fènɡ)缝补(fénɡ)
(3)辨形组词
①瞌(瞌睡)嗑(唠嗑)②灸(针灸)炙(炙烤)
③攘(熙熙攘攘)壤(土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