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教案约187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赤壁赋
一、教材分析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
对于古代散文,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在情感认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辨知能力已经较为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另外,随着性格的逐渐成熟,在情感方面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表现欲更强。由于对升学以及以后的发展已经有较高的认识,还有自制能力较强,因此在学习动机方面一般能自我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还有本文是名篇,所以学生一般会有比较高的热情去学习。他们已经经历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比较扎实的功底,况且本文是名篇,学习前早有耳详,即便是性格比较不自信的学生,也能维持高水平的信心学习好本文。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通过多次诵读,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做到熟读成诵。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整体把握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通思路,把握结构。
过程和方法方面:
1、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
2、从本文汲取思想的精髓,学习作者如何面对人生困境。
3、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