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79张,教案约427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赤壁赋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 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萧吹奏的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文章重点转到关于人生态度的论辩上。全文有诗情、画意,哲理,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上。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
  教学中,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知识。
  2、把握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理清行文思路。
  3、掌握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
  4、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5、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和 教学目标5以及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环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