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小题,约16020字。

2016年北京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猜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工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春秋战国时代为贵族所佩戴和享用。古代的铜镜,功能有限,如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主要用途是照鉴察形。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用途也更广泛。尤其是汉代铜镜背后的铭文,相当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铜镜的铭文本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有的也反映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从中可见制镜者的内心愿望,给铜镜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意义。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作铜镜的商业化,从前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可能变为适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但无论是制镜或买镜,送人或自用,铭文上的吉语无疑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相当的价值。
  首先,向往世俗幸福的内容在汉镜铭文中十分突出。其中可分为三类:一是长寿,如“延寿万年”“延年益寿”,这不仅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的愿望,也应与汉代流行神仙观念有关;二是贵富,如“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常富贵,乐未央”“大乐贵富毋极”,这些主要反映了当时官僚阶层对贵富的企盼;三是长乐,铭文中多见将长寿、贵富加以结合,而同时祝祷长乐,如“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富贵无极,长乐未央”。以上三类,属于汉代人追求世俗幸福的价值观的体现,其中把快乐作为幸福的要素,是值得关注的。
  有更多的铭文是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表达的,体现出家庭伦理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关怀。如“利二亲,宜弟兄,寿万年,长相保,宜子孙”“长保二亲乐富昌”“长保二亲及妻子”“夫妻相喜,日益亲善”“延年益寿,宜子宜孙”“天地和合子孙成,长保夫妇乐长生”。这表示,在汉代人心目中,对幸福的追求,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是关切家庭幸福,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相思镜铭文,如“长相思,毋相忘”“愿长相思,长毋相忘”,这一类情感相思铭文在汉镜中甚多,多属夫妇、男女之间真挚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离别之多,也是汉镜铭文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汉镜还有表达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的铭文,体现了更崇高的价值观。如“可以取诚”“可以取信”“贤者戒己仁为右,怠忘毋以象君子”,这些都是个人立身的道德;“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这些是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居必忠必信,久而必亲;不信不忠,久而自穷”,是以德治家、以德治国的训言。这些都说明铜镜铭文也有道德警诫的功能,虽然这类铭文不多,但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汉代社会的深入影响。此外,有的铭文还期待“家给人足天下平”“中国大宁”,这些铭文都充分表达了对四夷服、人民息、天下复、五谷熟、百姓宽,亦即对太平、繁荣、富足、和谐的世界的企盼。
  (摘编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7期)
  1.下列关于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镜铭文是制镜者表达对佩用铜镜者的祝福、庆祷、期盼,反映了制镜者与佩用者的特殊关系。
  B.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包括对“长寿”“富贵”“长乐”等世俗幸福内容的向往。
  C.汉镜铭文把对世俗幸福的追求和家庭伦理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家庭伦理观念是汉代人的深切美怀。
  D.汉镜铭文有道德警诫的功能,有对太平、繁荣、富足、和谐的世界的企盼,表达了道德追求和家国情怀,体现了崇高的价值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铜镜在青铜时代属礼器,功能有限,一般供贵族所佩戴和享用,主要用来照鉴察形。
  B.汉代的铜镜已经相当精巧,铜镜背后的铭文,内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文化,成为了解汉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作铜镜的商业化,制镜者的特殊愿望就变成了适用众多买者的套话式的吉语。
  D.铜镜铭文上的吉语反映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这对了解一个时代的社会流行观念具有很大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人追求的长乐,大多是将长寿、贵富加以结合,而同时祝祷长乐,快乐是汉代人追求的幸福要素之一。
  B.汉代人所追求的幸福,既包括个人的幸福,也包括家庭幸福,他们很关切父母、兄弟、妻子、子孙的幸福。
  C.因为汉代社会男女离别很多,所以那些表达夫妇、男女悲欢离合的相思铭文情感真挚,在汉镜中最多,给人印象也最深。
  D.汉镜中表现个人立身的道德、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以及以德治家、以德治国训言的铭文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财汉代社会的深入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李防,字智周,大名内黄人。举进士,为莫州军事推官。随曹彬入契丹,授忠武军节度推官。括磁、相二州逃户田,增租赋十余万。因请均定田税,又请县有破逃五十户者令佐降下考百户殿三选二百户停所居官能招携者旌赏之。改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迁秘书丞。体量二浙民饥,建言逃户田宜即召人耕种,使人不敢轻去甽亩,而官赋常在。又请京师置折中仓,听人入粟,以江、浙、荆湖物偿之。擢开封府推官,请与判官间三五日即府司军巡院察冤狱。出为峡路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