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道小题,约7090字。
“四地六校”联考
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古代诗文阅读(52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题目涉及《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太长,故略。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B.非亢九国之师也 亢:抵抗
C.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见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3.指出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句( )(3分)
A.不耻相师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履至尊而制六合 D.君子不齿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蒙故业,因遗策
B.或师焉,或不焉
C.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D.召有司案图
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设九宾礼于廷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⑧以勇气闻于诸侯 ⑨何以知之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于是相如前进缶瓦
C.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⑴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5分)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5分)
9.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13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3分)
(1) ,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3)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4)《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5)《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6)《苏轼词两首》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词两首》)
(8)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词两首》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17分)
马云的大时代
章苒
1982年,陕西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在《收获》上发表。有个瘦小的年轻人在杭州火车站的一个角落,一口气把这篇小说读完。18岁的马云,那时刚刚从蹬三轮车的临时工升格为收发信件的助理——仍旧是临时工。被文学作品鼓舞着,他认真参加了第二次高考,数学只得了19分。一直到1983年,马云还在复习。
按照世俗的眼光,那几年,马云就是最失败的人:高中复习班怕影响升学率,不要他;从小梦想当兵,去应征,身高体重不够;考警校,被拒绝;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面试肯德基,20多个人全录取了,只有他被拒绝。只有英语还在给马云信心,学校的英语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上午现学两小时,下午就来教。马云觉得不行,自己带上一群同学,早上5点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门口集合,给老外当免费导游学英语。一群老外“前仆后继”,于是就“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马云——尽管没有出过国,马云却成了半个海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