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0750字。
北京市通州区2016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16年5月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基础•运用”部分的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①通州,好一个“通”字了得!《国语•晋语二》载:“道远难通,望大难走。”这“通”有“ 甲 ”之义。古代通州沿运河可南达大江南北,沿秦代蓟(今北京广安门一带)、襄(今辽宁辽阳),驰道可东达松辽平原,出居庸关可北达长城内外。《易•系辞上》道:“一阖(hé)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通”有“ 乙 ”之义。古代通州自开河至封冻,运河上南商北客,出使入贡,(络绎不绝/陆陆续续)。《周礼•考工记•序》言:“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这“通”有“ 丙 ”之义。古代通州是京杭运河北端,“川陕豪商,吴楚大贾”沿运河将货物船运至通州,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方特产入长城各口,以骆驼或大车运至通州,交易后各载货回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称作通州的共有5处,但只有今天北京的通州中外闻名,根本原因就在于“取漕运通济之义”,就在于是京师的“左辅雄藩”,就在于它自古以来便是北京城的东大门。
②漕运码头可以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通州,是北京通往天津、河北、东北地区的枢纽要道。京杭大运河近千年的漕运历史为通州区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景佳谈。昔日的通州八景“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依稀可见,“一枝塔影认通州”“倒影山河月影摇”等赞美诗句一直流传至今。
③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发展国家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其中,最受瞩目的规划之一就是北京将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这一规划无疑将对北京及京津冀格局带来深远影响,通州将因此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1.对第①段中括号内所选词语和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络绎不绝 吴楚大贾(ɡǔ) 载货回程(zài)
B.陆陆续续 吴楚大贾(ɡǔ) 载货回程(zǎi)
C.络绎不绝 吴楚大贾(jiǎ) 载货回程(zài)
D.陆陆续续 吴楚大贾(jiǎ) 载货回程(zǎi)
2.将下列对“通”字的解释词语依次填入文段①中甲、乙、丙三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贯通 ②到达 ③流通(交换)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3.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书写“漕运码头”四个字,并对自己的书写做简单赏析。(3分)
答: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沐浴着大运河怡人的自然风光,感受着深厚的运河文化。
(1)下面是摄影组的同学用镜头捕捉到的运河岸边栏杆上的铜版诗《古塔凌云》,该诗作者是清代的王维珍。请代摄影组的同学在宣传栏内为这幅照片的内容写一段简介。(2分)
(2)在欣赏此诗时,某同学认为“无恙蒲帆新雨后”中“新”字用得不恰当,用“风”字更好,“风雨后”更能体现这首诗的意境。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要说出理由。(2分)
答:
5.小林一家去承德旅游,一进入河北地界便收到了河北旅游局的官方欢迎微信:
“诚义燕赵,胜景河北欢迎您!揽壮美太行、望长城内外、赏塞上风雪、阅燕赵史诗。安全出行,文明旅游。河北省旅游局”
小林也想以“通州区旅游局”的名义,为进入通州区旅游的客人拟写一条欢迎微信。请你借助文段内容帮助小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