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个字。
《庄暴见孟子》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运用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句式。
3. 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见、语、好、王”等异读词词义的辨析和“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等难句的理解;对孟子谈话的艺术及其政治理想的评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引导-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被尊为“亚圣”。可同学们知道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出示幻灯片:“孟子画像”和“孟子简介”)他晚生了100年,没能亲聆孔子的教诲,做孔子的门人,但其一生的实践及所留下的言论、学说却弥补了这个遗憾。凝聚着他思想精华的<<孟子>>不仅被列入了“四书”,成为后世文人必读的经典,更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又一场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而又充满气势的唇枪舌战的精彩论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场――<< 庄暴见孟子>>。
(解说:投石击鸟,利用“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一问,激起学生急于了解孟子和阅读本文的兴趣。)
二、解题
本文是《梁惠王下》的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文章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全文围绕着“音乐” 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大下的“王道”思想。所运用的对比论证,形象说理的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解说:提示文体特征和内容、写作上的主要特点,让学生明确本文学习的大致方向与目标。)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整理词句。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归纳整理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扫清词句障碍,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答疑,并根据情况可作词句方面的注释提示。
(解说: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就离不开文言基本词句的整理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