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60字。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江油市永胜镇初中:王蓉芳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站在讲台前,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即使是参与讨论发言,也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有规律的进行,中间即使有分歧出现,最后也被教师引导到所谓的正确答案上来。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真正操纵者,学生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他们的见解常常被标准的答案否决,他们的潜能处于未开垦的状态,他们的自信淹没于教师精彩的表演中。慢慢地教师们发现,语文课越上越难,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学生往往是翻开书了然,闭上书茫然。
其实语文本是一个浩瀚的空间,任何问题并不一定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课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只有尊重他们的见解,让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质疑问难,他们的思维才会在课堂上活跃,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的空间,呈多元化扩展,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使课堂生动起来,变得异彩纷呈,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将课外的所得有机的与课堂内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活学善用的目的。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带着试一试的心情,开始了新课改教学试验的尝试......
"忆读书",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针对这个题目,说说自己认为文章重在体现哪个词?有些说重在“忆”,因为文章内容主要是回忆作者读书的经历,有些说重在“读书”,因为冰心奶奶要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感悟。于是两种意见各持一词,我非常高兴,让他们通过阅读,小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由学生总结出: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感悟。课文的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了。然后我又说:“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读过一些书籍,谁愿意当着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书的经历和体会?”于是学生争相举手发言,畅谈读书经历和感悟,整个课堂异常活跃,充满了生气。学生从畅谈自己的读书经历中体会到读书的好处,决心以后要多去读书,有选择的读好书;谈到冰心之所以成为著名的作家,与她一生读书不辍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谈到许多博学多识的人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也与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从书中受益分不开的.....我微笑着颔首肯定他们的发言,心中惊叹着学生们思维拓展得如此之开。他们争相发言的主动和言犹未尽兴的情绪感染了我,激动着我。
我不禁感慨万千,以往那种机械烦琐地分析、肢解课文,以老师的思维模式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的语文课,就如一堵冰冷的墙,隔开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生活经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禁锢了学生思维,压制了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的愿望,使整个课堂变成由教师主宰的天地,学生只是被动的欣赏者和接受者。我们所要给予学生的,他们自会在探索、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而且在互动中往往会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在学习《论语》一文时,我改变以前那种教师包阅读,包正音,包解释翻译,包分析的“四包”方式。让学生先讨论怎么学习这篇课文,制定出达标项目,在结合相关资料和课文下的注释自主学习。学生很快通过积极讨论确定出:1、掌握重点字词(说、罔、殆、时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善等);2、了解孔子及注意论语的文体是语录体;3、哪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