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个字。
文本解读
“竹影”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绘画的实物,又是爸爸借以向孩子们传授画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们的童稚生活中。
1、“趣”的主题
读完全文,迎面扑来的是一个“趣”字。孩子们的玩耍、爸爸的发现和引导,是有趣的;孩子们所看到的景物,是有趣的;爸爸讲述的关于中国画的知识也是有趣的;最终作者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主题——艺术并非高不可攀,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趣事、趣景、趣画、趣理,短短的文章里处处充满趣味,这样的趣,其实是作者孩子般美好的童心。
2、语言准确而生动
文章叙事简洁明白,入情入理,时时透露出孩子的天性。语言明白如话,细腻流畅。作者对事件的叙述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如孩子们不断寻找玩耍的乐趣,父亲自然而然地讲述中国画当作知识);运用精准的用词和修辞来描写情景,准确传神(如“一跳一跳的”“像只青蛙”);讲解艺术规律,清楚明白(如把中国画和西洋画作对比,把画竹和画马作对比)。
学情分析
1、生活体验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走过童年,对于童年的美好生活还多有留恋,也有很多深刻美妙的记忆。《竹影》正是一篇作者回忆自己儿时生活的文章。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能够体会到孩童的天真烂漫、童心童趣,文章对孩子有了吸引力,孩子们学习起来便会很用心很投入。学生与本文很容易形成情感共鸣,并获得启示。
2、知识经验
学生对于“艺术”两个字很陌生,觉得遥不可及。正好通过学习本篇文章让学生明白艺术其实就在身边,只是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童真童趣的美需要语言的深入品读才能完成。初一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品味的能力还较低。但通过小学六年、初一上期和初一下期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在朗读上有一定的体验,在语言品味上有一定的方法(但不够熟练)。所以本文教学重点就在于在语言品读的过程中揭示文章的主旨:童心童趣中发现生活的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掌握生字词。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徘徊pái huái 丰子恺kǎi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闪烁shuò 立轴zhóu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2、通过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些趣事,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童趣。
3、通过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童真童趣的呢,用“我认为——最有趣,因为——”句式说话,品读文章语言,体会人物及作者的童真童趣。
4、通过品读作者介绍的中国画的相关语言,感受中国画的有趣和内在美,从而揭示文章表达的“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生活中。”的有趣道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5、通过品读语言体会文章的趣事、趣景、趣画、趣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
教学过程:
早自习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标上自然段,解决生字生词。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徘徊pái huái 丰子恺kǎi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闪烁shuò 立轴zhóu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一、导入新课:
1、字词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差不齐cēn cī 徘徊pái huái 丰子恺kǎi
撇piě 蘸zhàn 口头禅chán 闪烁shuò 立轴zhóu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2、了解作者。
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的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等。这些作品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孩子们,首先我给你们带来几幅漫画,看看能否勾起你们美好的童年回忆,瞻瞻底车;取苹果,阿宝两只脚,凳子四肢脚;穿上爸爸的衣服;。这是丰子恺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越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漫画充满了童真童趣,那么他的文学作品又是怎样展现童真童趣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丰子恺的《竹影》吧。
一、浏览课文,感知童趣
请同学们迅速的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些趣事呢?
预设: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三、品读“趣”点,感悟童趣。
师过渡:
丰子恺的漫画充满了童真童趣,他的文章同样如此,正如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就有如此多的趣事。
作者的文字是如何写出童真童趣的呢?请同学们细读文章,勾画出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我认为——最有趣,因为——”说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