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60字。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把握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难点
  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歌曲《愚公移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国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新的时代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简介作者及文体知识。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言: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齐读,了解大意。
  3、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