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40字。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 邹小飞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抓住关键字体会人物情感。
3.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2.结合史铁生的人生境遇,根据文本,深入理解“秋天的怀念”的内涵。
三、教学步骤(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史铁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在一幕幕看似平凡的琐事中追思母亲的深恩厚爱。面对双腿瘫痪的儿子,母亲忍受着肝病的折磨,忍受着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小心翼翼而又举步维艰地生活着,用心良苦、一次又一次地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她时常沉默无语,一切都朴实无华,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叫“好好儿活”。她给予了史铁生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给了史铁生第二次生命。母爱有多种,这属于救赎灵魂的爱。这就是史铁生的母亲,这就是史铁生的怀念。
【教学步骤】
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1.屏幕呈现两段文字,请学生朗读: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个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你们读后,觉得写这话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了。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3.这篇文章正是写于作者最艰难、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在一个秋天的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