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40字。这是公开课的教案,比较精彩。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 题 《孙权劝学》
主备人 辅备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重 难 点
1、文言词义理解。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3、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教 法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展示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简介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2)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二、读一读,初步感知
1、师范读或放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出停顿。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聆听学生的朗读,及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指导学生的疑难之处。
3、检查朗读。指2-3名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师生评价并完善其朗读水平。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讲一讲,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不理解之处标注出来。
2、同桌或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提出认为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班级交流时解决。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⑴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⑵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⑶归纳:
通假字:“邪”通“耶”
古今异义词:孤、治、博士、但
⑷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⑸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造句。
①吴下阿蒙
②刮目相待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情节,理清思路。
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