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课时,约5580字。
绿
duckbillliu天津一所中学
  科目  语文        
             教 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要 点  年级  七年级      

课 题
绿
(朱自清)计划课时两课时
使用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及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3.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德育目标
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 点: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依 据: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难 点: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对应关系。(依 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采用探究、合作、讨论朗读的教学方法。

教    学
媒体手段


播放相关影音文件
课时分配实施要点
本课为两课时,在该课时内完成所有第一节课课堂教学内容。
课时变动

一、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很多植物的叶子都已经开始渐渐的变换了颜色,那么在刚刚度过的夏天里植物的叶子一般是什么颜色的呢?绝大部分都是绿色的。春天植物刚刚发芽生长的时候我们称那种绿色为“新绿”“嫩绿”,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有浅绿、深绿、墨绿等等很多种绿色。但是大家听说过“女儿绿”吗?有人见过这种“女儿绿”吗?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篇朱自清先生的《绿》就要为我们呈现这样一种颜色。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去欣赏这种特别的绿色。
二、作者及背景知识介绍: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研会)。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