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20字。

  15  枣儿
  教学目的
  1.积累语言,理解文意。
  2.了解象征手法,理解课文的主题。
  3.领悟剧本中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象征手法,理解课文的主题。
  2.领悟剧本中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面临着严重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整体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次,用波浪线标出有丰富潜台词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一、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咀嚼: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蓦然:突然地。
  二、整体感知
  1.抽学复述课文
  老师评点概括: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2.分角色表演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解读
  1.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2.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读一读,想想它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