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60字。

  第23课 核舟记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据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报导,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这究竟是一件怎样的稀世珍宝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yī)的《核舟记》,来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标出段落层次),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  八分有(yòu)  奇(jī)  诎(qū)右臂支船
  径:直径。
  因:顺着,就着[1]。
  势:样子
  贻(YÍ):赠送。
  启:打开。
  兴:起
  徐:缓缓地。
  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这里指戴着高高的帽子。
  居:位于。
  阅:阅读,看。
  比:靠近。
  绝:极,非常。
  矫:举。
  属(zhǔ):相类似。
  诎:同“屈”,弯曲。
  状:……的样子。
  衡:通“横”,与纵相对。
  然:……的样子。
  题:题写。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了了:清楚明白。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与“核舟”的主题。
  第二部分(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6段):舟上所刻内容与作者的感叹。
  二、梳通文意
  1.了解学生翻译情况
  2.强调要重点掌握的语句
  翻译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房屋)、器皿、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