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0字。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赏析 教案
高二语文组 郭欣
教学目标:
1、 熟记古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 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3、 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学习,概括诗歌中修辞手法考察的一般答题步骤。
4、 通过练习,能够解答诗歌修辞手法鉴赏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赏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说明:(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鉴赏常用答题模式题型 :表达技巧型、形象意境型、炼字炼词型 语言特色型、思想内容型。
修辞手法赏析属于表达技巧的题型。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2、比拟;
3、借代;4、夸张;
5、对偶;6、设问;
7、反问;8、双关
9、互文;10、反复
双关:
利用近音字或同音字使某个词语既有表层含义又有深层含义的修辞方法;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句中的“丝”既指“蚕丝”,又跟“思”是同音,因而又指“思念”。
例1: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郞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 “晴” 既指“晴天” 的“晴”,也指 “有情”的“情”。
互文:
一个句子的前后两部分或两个语句看似在说两件事,实际上说的是同一件事,前后互为补充,而且前后有些词语可互换位置;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应这样理解: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再一起上船。
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个语句使用了互文,应这样理解:不以物和己为喜,也不以物和己为悲。
(二)修辞手法的效果
1、比喻:生动形象、化虚为实
2、比拟:色彩鲜明、启人联想
3、反问:加强语气、强化感情
4、夸张:烘托气氛、引发想象
5、对偶:整齐和谐、表意凝练
6、对比:突出事物、强化感情
7、设问: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8、反复:舒缓和谐、强调突出
9、借代: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10、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
三、高考连接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三)例题赏析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