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字)
《诗经》两首
ywhjy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文学常识,理解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学习探究《诗经》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语“咎”“体”“夙”“乘”“见”等,背诵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
《诗经》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让学生听一首歌曲《在水一方》,了解歌词的出处《蒹葭》,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二、解题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静女》《氓》基本解读
1理清《静女》思路:
焦急等待——深情回忆——定情喜悦
2、探讨下面问题:
①静女给情人赠物为何分成两章来写?
明确:诗人把赠物分成两章来写,固然因物分两件,有先有后,但更重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把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推向高潮。
②彤管和归荑皆静女所赠,但男主人公只是欣赏“彤管有炜”,而对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为什么?
明确:荑草在《诗经》中常常被拿来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江南所没有,聊送一枝春”,重的是感情的寄托、表达。荑草既有特定的内涵,那么小伙子高声歌颂“匪女之所美,美人之贻”则是小伙子的真情体验和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