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8000字。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叶在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常见文言词语“方”“如”“与”的意义及用法。
2、了解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孔子的教育思想。
能力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前提下,探索文中的内在线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
3、依据语境推断词义。
德育目标;
了解孔子的交往艺术,学习孔子的处世之道,树立崇高的理想。
教学重点:从四名弟子的言行看多姿多彩的性格特征,认识《论语》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1、依据语境推断词义。
2、认识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认识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感知课文,体悟课文展开的焦点。利用相关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展示有关资料,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政治主张。
一、导入:
时代:春秋末至战国
内容:哲学、政治、伦理、历史
体裁:论说文、记叙文(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记事——《左传》
1、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记言——《国语》 《战国策》
分类:
春秋战国之交——《论语》 《孙子兵法》
诸子散文 战国中期——《孟子》《墨子》 《庄子
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2、同学们,在初中我们曾学过孔子的《〈论语〉十则》,大家还记得吗?(师生共背),今天我们将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论语》中的另外一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过对这一篇的阅读,我们将会对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一个更加贴近的认识。
二、孔子及《论语》资料助读[教材101页]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伟大的思想、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在鲁国做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于是创办私学,致力于教育工作。他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