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90字。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会杜甫通过王昭君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体会杜甫通过王昭君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引路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注意字音、节奏。
  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同学们请说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是形容哪四大美女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幻灯片展示)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强调字音、停顿节奏,然后学生自读,个读,齐读。
  四、问题引路,合作探究
  思考:
  【问题一】请找出最能表达昭君出塞情感的词语,即全诗的诗眼。
  【问题二】昭君在汉宫因被画师丑化而受冷落,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而到了胡地却被封为“宁胡阏氏”(位同皇后),地位悬殊,她为什么还怨恨呢?
  【问题三】你认为王昭君的悲剧命运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让学生联系全诗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并总结该知识点。
  【预案】对颔联的解释可能过于简单只是答出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对于此联的对仗工整可能理解不到
  教师指导点拨:“一去紫台”与“独留青冢”相对应 。 “紫台”与“青冢”的色彩对照,“朔漠”与“黄昏”的意境渲染,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氛围,透出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预案】学生答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点出怨恨。
  思考:
  【问题四】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就开始写她的怨恨吗?首联主要写什么呢?
  【问题五】《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并无作者个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