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br>
有效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br>
张 苑 勋<br>
[摘要]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学生主体地位问题,重点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主要从教学角度出发,通过四个方面的转变,以期收到以教带学的良好教学效果。<br>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br>
[作者] 哈师大附属中学语文教师<br>
<br>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多年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得以有效的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真正地得以实现。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尤为突出,自从素质教育在全国开展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索性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br>
一、 由“一步到位”向“循序渐进”的转变<br>
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高中阶段,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听、说、背的教学模式,突然地把自己置身于前台,变被动为主动,一时无法适应。事实证明,一步到位的做法,存在着盲目性而无针对性,有随意性而无层次性,严重违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规律,只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能力训练序列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最终卓有成效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br>
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我们在起始年级的教学中着重做好三个“过渡”,即:教师要做好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过渡,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思想上的过渡;文言文教学要从讲读逐渐过渡到诵读,文言文语法的教学要做好讲读到自读的过渡,从零碎到系统过渡;现代文教学要做好讲读到自读的过渡。高一年级由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工作做好了,学生由高一文言文诵读向高二文学鉴赏的飞跃,由高二文学鉴赏向高三的文化研读的飞跃就不再显得困难了。<br>
二、 由“讲读中心”向“自学指导”的转变<br>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都要经过一段过程。<br>
首先,对教师而言,过去已经习惯了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突然间要少讲或不讲,的确有些无所适从,有一些教师甚至觉得讲的少有点对不住学生。而事实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教学实践后,才能真切体会到“讲读中心”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方法。“自学指导”不仅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而且对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通过课堂教学塑造健全的人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br>
第二、对学生来说,存在着对教师角色的变换、课堂重心转移的适应过程。以高一年级进行的文言文诵读为例,要求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笔者从1997年开始采取这种训练方法至今,发现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后,都能较好地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对运用诵读法进行文言文教学由不理解到理解,最终达到认同。<br>
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在顺利完成文言向文学的跳跃、再由文学向文化的跳跃方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