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课时,约2560字。
济 南 的 冬 天(教学设计)
老  舍
寿县三觉初中   杨凡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字词积累和文学常识积累。
2、能力目标:a、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b、练习写一些欣赏性的文字。
3、品德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学习并体会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难点:练习写一些欣赏性的文字。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1.   教师出示残缺的“四季诗”让学生补充完整并简要说说理由。
    游芳草地,    赏绿荷池,    饮黄花酒,    吟白雪诗。
明确:春夏秋冬。理由:诗中“芳草”、“荷池”、“黄花”、“白雪”均是春、夏、秋、冬季节的典型的景物标志。
2     .请学生说说住地冬天的特点。教师评点并导入新课。
明确:天底下除了零星的几块青青的麦苗和绿油油的菜苗,剩下的只有枯黄。温度最低时可达零下十度,整个冬天都会结冰,传入耳际的是带着哨音的北风。进入农历十二月,会或厚或薄的下几场雪。
同学们基本说出了我们这儿冬天的特点,那么你们知道济南冬天是什么样的吗?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们就了解了。(板书课题、作者: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3、   选自己喜欢的语段给全班同4、 学朗读。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对朗读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
三、学生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a)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济南冬天特点的?
b)       作者在文中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后,明确:
1、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将北平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
比,以北平的“刮风”衬出济南冬天的“没有风声”;以伦敦的“不见阳光”与衬出济南冬天的“响晴”;最后以热带地方的阳光的毒辣衬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
2、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写出了济南的山和水。其中文章2-4段,分别写到了济
南阳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5段写水,写出了水的澄清和多情。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     品味作品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生分组讨论下面句中比喻或拟人手法的作用,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好象日本看护妇。”
2.“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
1、把矮松上的积雪比喻成白花,把矮松比喻成看护妇,将无生命的雪和静止的树写活了,极其形象。
2.运用拟人手法把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也写活了山。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并体会其作用。
参考:
比喻: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 把小山比喻成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