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5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9月号第9辑
  整理 fcs2002
  1. “退还”承包地为农村改革提供思路
  2. 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有道理却未必有效果
  3. “美女官员为家乡代言”得不到多少加分
  4. 别让助学金发放沦为“灰色地带”
  5. 外卖标准不能以“小”而定
  6. “到医院给宠物看病”是价值排序的错位
  7. “螃蟹争霸赛”警示经济莫同质化竞争
  8. 评估查封财产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9. 收费公路如何成为合理的存在
  10. 公考作弊永不录用彰显诚信价值
  11. “儿媳反腐”依然是例外的反腐成果
  12. 公务戒酒,罚则还须落到实处
  13. 旅游业“套路之患”羁绊何解?
  14. 即使“爱的岩画”可留也应依法严惩
  15. 伤残免责“生死状”是种责任侥幸
  16. “老赖”步步惊心,诚信才能铿锵而行
  17. 儿童是否该读经典当“喜好自定”
  18. 就地收停车费是对公共资源的侵占
  19. “阿大葱油饼”的尴尬折射地方小吃的困境
  20. 治理“路怒症”:靠素质更要靠法律
  21. 继承遗志不忘初心
  1. “退还”承包地为农村改革提供思路
  2016-09-27 09:09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在重庆梁平县,一项或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探索正在低调推进,少量农民试点退还承包地,不再将土地视为“命根子”而固守,而是选择“洗脚离田”,彻底离开土地。在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的村组,该举措受到那些有非农职业、非农收入的农户的欢迎,这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9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退还承包地的模式,其实就是土地承包者把所承包的土地,归还给集体而不再承包,由集体进行统一经营,只享受其收益权而不再具有经营权,让集体经营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虽然土地转租和流转,在时下已成为常态。不过其更多属于市场自发行为,未能解决规模化的问题,也极容易涉及到利益之争,其最后结果往往不是双赢而是多输。相比于既有的不改变承包主体的模式,“退还”承包地在步子上明显更大,也更能对接市场需求并照顾各方利益。
  试点的结果是多赢的,土地得到了规模化和综合化利用,让其实现了最大的升值,也为农民分红和集体获利创造了条件,而企业化经营的承包者则采取项目化使用和规模化经营,让土地有了更高的附加值。更重要的是,相比于零星化承包所带来的土地闲置,让土地得到了整理和利用,耕地资源发挥了效益,才是“退还”承包地所收获的最大边际效应。既不损及农民根本利益,还能实现收入的增长,“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则具有了改革破题之效。
  耕地撂荒是当前三农问题之中,相对复杂的一个问题。虽然从整体上看,土地的利用率依然得到了保障,加上机械化的运用,土地的综合利益和使用效率有了提升。不过受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猛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输出,剩余的老弱人群无力耕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耕地使用与保护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在少数地方和个别地区,撂荒现象依然较重,不但造成了当地耕地资源的浪费,更是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这其间,已经“洗脚离田”甚至整户都已搬离农村,但囿于承包权几十年不变的政策限制,使得土地随着农村的空心化,而处于事实上的撂荒状态。
  众所周知的是,土地只有经过规模化整理和系统化使用,才能让其效益发挥到最大。因而,若不能实行整片出租,零星的承包权转租,就难以获得市场其他主体的青睐。如何打造新的规模化农场主,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如何实现科学种植和机械化耕作,则成为农村改革的现实课题。而农村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土地的流转,又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关乎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想在改革经营权的同时,又要兼顾各方利益,则是对改革的智慧和决心的双重考验。在“减少土地荒置”成为各地政府一项重要责任的语境下,整片退出、定制用地的改革尝试,则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借鉴。
  一项措施的好坏最终取决于效果,而改革破题也并非想像中那般简单。固守政策底线并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激活其参与的热情与意愿。让权利不随着土地的经营权转让而消失,反倒是增值,则是市场化运作模式之下,最需要公共责任作为基石。啃下了土地流转和利益分配的“改革硬骨头”,三农问题才会最终找到解题之道。(堂吉伟德)
  2. 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有道理却未必有效果
  2016-09-27 09:27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然 玉
  今年7月,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今年该省继续招收免费师范男生500名。去年福建省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实施引起热议,今年该省继续实施这一政策,计划招收培养小学、幼儿园免费师范男生500名。某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女生王一梅(化名)认为这涉嫌性别歧视,与相关法律中“公民不分性别,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规定冲突,于9月22日向福建省法制办邮寄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申请书”。(9月26日《新京报》)
  为了针对性培养小教、幼教阶段男教师,福建有关主管机构力排众议,决定继续推行男生免费师范教育,由此产生热议并不出人意外,有人认为此举有“性别歧视”之嫌。然而,考虑到师范教育与师资培养的重要性,倘若仅仅基于法律层面的“抽象原则”来评判对错,或许还不足以形成全面、公允的结论。且,从另一个角度说,采取“免收学费”等举措来吸引师范男生,同样也属于职能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分内之事。
  福建实施所谓男生免费师范教育,到底算不算性别歧视呢?当然得承认,此举的的确确构成了对不同性别生源的差别对待。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差别乃是对“附加福利”的差别对待,而非是“基础权利”的差别对待。在此事中,法律所保障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