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30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重要字、词、句
  2、了解文与可淡泊名利、率直的个性,感受文与可与苏轼间的深厚友情。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了解文与可为人处事之道。
  教学难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情导入
  师:有同学反映这篇文章比较难理解,难的当中也有简单的。在你看来,哪段最容易理解?
  ①第二段:直接到文本研习一
  ②第三段:齐读第三段。思考: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缘由——悼(板书)与可
  “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那么文章哪一段最具体地体现了“戏笑之言”呢?由此进入第二段赏析。
  二、文本研习
  从学习难易程度入手,由浅入深。
  1、研读第二、三段
  ①提问:第二段写了哪三件事情?从中可看出文与可怎样的个性特征以及与作者的关系,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1.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第二段,勾划相关语句;学生阅读交流。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漠视名利、率真(字词:诸:之于,兼词;以为:把…作为;口实:话柄)
  绢画戏语,围绕画绢开起了玩笑。(当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两个大师级人物,在我们眼中应该是非常庄重的,但是他们之间却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调侃与可,与可可有还击?口拙的,质朴的一个人。
  苏轼觉得还不过瘾,继续钻了艺术上的一个空子,用“影子”去证明这世上确实有万尺长的竹子。憨厚如与可,面对苏轼的对此打趣,也只能笑笑说:你太会说了。        
  展现了表兄弟俩无话不说的亲密情形,两人之间不必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