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6.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
在前几节课上,我们在史铁生的地坛里徜徉,感悟不屈的生命,触摸这个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伟大作家的灵魂,今天我们要走出地坛,走进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笔下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来看看这一片普通的常春藤叶会带我们怎样的惊喜和感动呢?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教师不在学生没有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不用自己的既定结论先入为主地影响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运用归纳法来学习,让学生打开书本,自主诵读。要求读得感性,读出细腻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并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真切、细腻、个性化的感受,培养自己纤细的感受力。之后教师说说自己的感受:读完这篇文章,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面对难以逃遁的人生宿命,我们仍然需要坚强地活着,乐观开朗地活着,为了自己,为了他人。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学生用略读和浏览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得理性,读出整体的感知,并能用一句话准确而全面地说说本文所写的内容,培养自己整体的感知力。之后教师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课文写了画家琼珊生了重病,看着窗外墙上的叶子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