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20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
2016级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2016年9月10日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海子,理性看待海子之死。
2.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诵记名言警句
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2.在这个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个人. 在那错误的年代,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顾城
3.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星。
——顾城
4.你拒绝黑暗,却不被光明收留。 而夜里发生的故事 就让它在夜里结束吧
——北岛
5.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
6.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
7.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海子
8.该忘记的早就忘记,该留下的永远留下。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整座城市。 ——海子
9、你不用算命,命早就在算你。 ——海子
10、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二、了解文学常识
认识海子
1989年3月26日,一位年轻诗人来到山海关的一条铁路旁。在铁轨上诗人躺下疲惫的身躯,一辆火车从远方驶来,沉重而笨拙的车轮从诗人孱弱的身体上辗过。火车仍在前进,傲慢而不可抗拒。而诗人的生命却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海子是3月25日去山海关的,在山海关徘徊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然后在26日中午开始向卧轨的地方走去,并最终选择了黄昏时分。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海子在中国正值多事之秋,用令人震撼的自杀方式创造了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个神话。许多人出于现实或政治上的需要不断美化和抬高海子死亡的意义。让海子的死亡笼罩着一层深化的光辉,但又有谁了解这神话的背后那个饱受生活艰辛,爱情挫折和陷入理想困境而绝望的真实的海子。
从医学鉴定和各种证据分析,导致海子自杀的直接原因是精神分裂症。历史上海明威、凡高、李贽这些被喻为天才式的人物都死于精神分裂。为什么精神分裂症如此宠爱天才?抑或天才与精神分裂症有什么内在关系?以我的知识水平不得而知,然万事皆有因,精神分裂症或者叫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并不是凭空产生或与生俱来。海子的抑郁症是遭受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双重挫折的结果。
海子曾在《夜色》中写到: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1964年3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封闭而贫穷的小山村——查家湾。祖祖辈辈都靠种田为生,海子的父亲虽然手艺—裁缝,但在70,80年代的农村这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中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随着大弟弟和二弟弟的降生,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海子的家庭非常贫困,为了让海子离开贫瘠的土地,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全家人紧衣缩食提供海子读书。上小学的时候,海子放学回家,为了让两个弟弟先吃,自己往往只吃些残羹冷菜。上了初中,农忙时,星期六下午上完课后,海子就从学校步行回家,插秧割稻.;第二天,照样做一整天的活,挣几个工分,以便为家里在年底分红时能多挣一些粮油。忙完活后,在菜地里拔几棵白菜炒熟(没有油只有盐)装入瓶中,作为他下个星期的美食;再背一瓶子的腌萝卜和四、五斤米去上学。
海子天资聪慧,以15岁的幼小年龄考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1979年考取北大时,他手拿录取通知书在井边大喊大叫,为自己就要实现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火车、坐火车的愿望兴奋不已。上北大时,妈妈东借西凑了30元钱,给海子带上。乡村老裁缝的父亲,每晚挑灯夜战为乡亲们加工衣物赚钱供给海子在北大时每月10元的生活费。在贫穷的中国农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食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它可能需要全家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当海子跳出"农门"走进北京大学时他幼嫩的肩上必然担负着全家的希望。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由于海子倾心写作而对现实生活技巧一无所知,使他的工作一直处于"助教"位置,每月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海子不但要寄钱给年迈的父母而且还要供应弟弟上学。海子过着及其艰辛的日子,甚至有时买书看都要向同事
借钱。
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可妈妈知道儿子的生活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