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19道题,约8050个字。

  2016年秋黄陂区部分学校十月联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浮燥( zào )   猝然(cù)臧否( zàng )     自艾自怜( yì )
  B. 水渍(zì)褶皱(zhě)守圉( yù )       汗流浃背(ji ā)
  C. 厄运(è)       夙夜( sù )    窒息(zì)恹恹一息(yǎn)
  D. 磕拌(bàn)崩殂( cú )    耷拉( dā  )      吹毛求疵(c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走进图书馆,那的书籍就能带领你进入一座远离世俗的智慧堡垒。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战。书中的人物任你,书中的声音任你倾听,书中的思想任你。
  A.美不胜收调遣批判B.美不胜收派遣评判
  C.琳琅满目调遣评判D.琳琅满目派遣批判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生语文能力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
  B.武汉市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是与全体武汉市民的努力分不开的。
  C.校园雕塑是校园文化的缩影,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具的文化价值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一环。
  D.教育的确是民生问题,但教改不应沦为一场随意的狂欢,否则浪费的将是一代人的成长和人生。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决这三个问号:因何而著名,因何而流传,因何而有用?
  B.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自古以来,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是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
  D. 教育界不少热心人士发现,新桥幼儿园教会孩子十个小本领的教育计划,竟与《弟子规》开篇说的“有余力,则学文”的思想不谋而合。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古代小孩如何上学读书倪方六
  ⑴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孩子如何上学读书的呢?
  ⑵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与现在差不多,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