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分析<br>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br>
过香积寺<br>
<br>
王维<br>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br>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br>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br>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br>
<br>
注:安禅,佛它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br>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br>
<br>
以上是2003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这道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 。尽管这道题考查的是较高的语文能力,但总体难度控制适中,根据考生的知识储备,如能灵活运用,回答这道试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br>
那么,回答这道试题应该怎么入手呢?<br>
<br>
首先,弄清诗的意思。这首诗的题目是“过香积寺”,这里的“过”不是“经过”,而“探访”的意思,这与己经学过的《过故人庄》中的“过”意思相同。这首诗是写作者探访香积寺的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作者初入山中时并不知道为白云所缭绕的山峰间还有古寺深藏。颔联写山中古树葱郁罕无人迹,不知从哪里传出钟鸣之声。颈联写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深山中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阳光仿佛也带有寒意。这两句诗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它们在句法上属于倒装句,如能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起来会容易些。另外,“危石”是指高峻的山石,“危”作“高”讲。已经学过的“危乎高哉”(《 蜀道难》)里的“危”和“高”就是同义连用。尾联借一个佛教典故想像寺内僧人的禅修生活。“薄暮”是傍晚的意思,《 岳阳楼记》 中有“薄暮冥冥”的句子,与此意同。“潭曲”本指毒龙的窟宅,“空潭曲”即潭曲中己<br>
经空无所有,想必是毒龙己被高僧制服了。“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这里指世俗欲念。对于一首古诗我们不可能理解到如此详尽的程度,但是从整体上弄清诗的大致意思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br>
<br>
其次,把握诗的意境。在理解了诗的字面意思之后,还要进而把握诗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