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90字)
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2 主备课人:李仲刚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明确分析文章的思路及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分析文章的思路及方法
教学难点:与写作实践结合,理解文章层次的安排
教法与教具:朗读,讨论,与写作实践紧结合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与修改意见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虽然自幼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却在1964年荣获过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一个残疾人何以如此受人尊敬?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了解海伦·凯勒的思想,不难找出答案。
二、简介作家作品:
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更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她是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也是一位被誉为美国“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课后看有关生平(见附录)
三、 初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1、老师提出要求:浏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指名回答,共同明确:
作者对假想中的三天光明的安排
四、具体分析
1、提出要求:作者对假想中的三天光明的具体安排是怎样的?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安排?
2、老师提示:抓住关键词句。并带领同学共同完成第一天的安排及原因。
第一天
看望老师安妮——温柔,耐心,坚强,同情;
约请朋友、婴儿——内在美的外部迹象;渴望的、天真无邪的美。
看小狗的眼睛——忠实信赖;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友谊。
观察房间里简单的小东西,盲文书籍——亲切,指示航道
树林散步,看落日——陶醉,光辉灿烂,悠然自得,光艳动人
灯光——人类天才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两组思考第二天、第三天的安排及原因。老师巡视指导
4、交流明确:
第二天
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进步的奇观,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
参观艺术博物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侧面,人类的灵魂。
剧院或影剧院——迷人的风采,有节奏的动作美。
第三天
浏览帝国大厦的顶端——另一个世界的景色。
第五大街散步——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