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10月号第12辑
整理 fcs2002
1. 我的三所母校都消失了
2. 不必为公务员报考热大惊小怪
3. 大学食堂为何能做到“光盘”
4. 药厂吞下任性酿得的苦果
5. 全面推行河长制要破解三道难题
6. 如何守住个人在银行的隐私
7. “老赖”不应参选代表委员
8. 重视后员额制改革时期的挑战
9. 中国数据稳定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10. 处理“洋垃圾”需依法而治
11. 第三方平台应对入网食品安全管到底
12. 破解大数据垄断重在深化改革
13. 父母视界狭窄,孩子怎能平安留学
14. 村官赴任何以摆出大阵仗
15. 焚烧秸秆重罚的效果有限
16. “顺走”马桶盖不妥,极端心态也要改
17. “冰雪运动均衡”应成教育均衡新契机
18. 纪委揪“内鬼”让反腐更有力
19. 大学挂科叫家长,惩戒要痛感也要讲常理
20. 局长亲属变医闹,是个坏示范
21. 明确摊贩复秤很有必要
22. 优化授权点 提高学位含金量
23. 观察“马桶盖事件”需要反求诸己
1. 我的三所母校都消失了
2016-10-19 10:10 中国青年报
乡村学校不光是农村教育的载体,更有着厚重而现实的多元价值。它们既是义务教育阶段彰显“就近入学”原则的基础,也是文化心理意义上的乡愁安放之所。
作者:张勇
每当看到别人写的“回到母校”类的文章,我就无比羡慕。我当然也有自己的母校,却再也回不到曾经的母校了。回不到母校,因为有的学校已经消失,有的学校已经“变身”,有的学校则搬到了其他地方。
前段时间,我回到农村的老家,专门造访我读了6年的小学。小学校址原来位于村部的南侧,我上学时,全校有三四百名学生,一个年级就有两个班,每个班级有三四十个学生。现在,后面一排校舍还在,围墙已经拆除,院里堆满了砂石,据说已经卖给一位外来的村民,想搞什么经营了。
它曾经是全村很长时间里唯一的一所学校,现在校园已经面目全非。我们全村的父老乡亲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坐在自家的炕头上,走在田间小路上,在大树底下乘凉时,就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
再来说说我的另一所母校——我读了3年的初中,现在它也已经变身,校园里没有初中生了,变成了附近五六个村的适龄儿童共用的小学。家里远的孩子上学,要走很远的路。不过,像我们当年那样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场景是看不到了,通常都是家长骑着电动车、三轮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有几家合伙雇微型面包车接孩子上下学的。
我的高中现在成了一所初中,打听一下才知道,高中师生都集中搬到了县城。
我虽然找到了这三所学校,却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更不敢说“这就是我的母校”。毕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