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漫话清高教学设计
梅河五中 韩毓梅
一、导语: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人们“清高”来评价他人,你喜欢别人说你“清高”吗?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在一边。那么“清高”一词到底何意?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金开诚教授的《漫话清高》,来共同品味清高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过程:
1、文题目为“漫话清高”,那么“清高”何意?大家把书翻开,我们来看作者在文中是怎样阐释的?
明:辞海中“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都是含有褒扬之意的,作者认为“清”即是清白正直,不搞歪的,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是有褒赞之意的,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凡是跟“清”搭上关系的也大都有称誉之意,如卓越的才能称清才,志行高洁称清士,廉洁奉公称清官,纯洁友情称清交,纯真美丽称清纯、清秀等。如今清与高连在了一起,该是顶级的称誉了吧,然而作者说“高”并非“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要带上孤独、孤僻、甚至是孤高的意味。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落到那些遗世寄居的隐士头上。
2、接下来,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些历史人物,并对他们进行了分析,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清高的内涵,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人物来阐述清字的内涵的?
明:许由,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征,颜真卿,史可法,
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李白,杜甫。
3、在这些人物中,哪些是清高之人,哪些是非清高之人,哪些是非清高之人?
明: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是清高之人,其他人是非清高之人。
4、好,我们先来看清高之人,阅读思考,这些人被认为清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写他们的目的何在?在对这些人物的分析中,作者又表明了怎样的倾向?
明:1)让我们先来看传说中的第一人许由,许由被认为清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写许由的目的在哪?作者是如何看待许由的作法的?
明:有德有才却不愿君临天下,表明清高与显贵无缘,作者认为许由不负责任的逃避主义,作者对许由的做法是不赞成的。
2)再来看渊明,林和靖,倪云林,继续阅读课文思考,他们被称为清高的原因是什么?
明:都是有才能而不屑为官,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且写得手好诗,林和靖终生不仕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句,倪云林的画脱尽烟火气,所以他们都被认为是清高之人。作者写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表明清高必有才艺,作者的倾向认为真正的清高是不在乎成名的。
3)同样是清高之人,作者对许由和陶渊明的态度却不相同,为什么?
明:许由生活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当时的君主是这样生活的:尧之王天下,虽监门之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虽身执耒插以为民先,虽陈虏之苦不苦于此矣。这表明当时的君主是为天下人服务的,是造福苍生的,而许由却不君临天下,实在是去“监门之养”而离“陈虏之劳矣”,是弃天下苍生于不顾,视郑重托付为污染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样的清高是要不得的。
陶渊明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