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课时,约260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宾语前置句的类型及特点。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情、理解能力。
6、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修、窥、美、私、刺、昳”等词语的意义
2、整理归纳“朝、孰、诚、善、间”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05年10月24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讲一则有关嘉靖皇帝与海瑞的故事(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讽谏之法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再次领略一下战国时代那些谋臣策士的雄辩的风采。
二、析题
问:“讽”是什么意思?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题目:邹忌用含蓄的话劝告齐王,齐王最终接纳邹忌的讽谏。题目交代了两件事:邹忌进谏,齐王纳谏。
问:题目中我们又可得到哪些信息?
例:邹忌因何讽谏齐王?邹忌又是以何种方式讽谏的?齐王纳谏后又采取哪些行动?纳谏后效果如何?
三、初读课文
1、学习文言文应多朗读、多背诵、勤做练习,勤查工具书。首先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语句的节奏,语气,语调总之要根据内容读出一定的感情。
2、完成“预习题”第一、二小题
四、再读课文
让三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教师作诵读指导,最后集体再朗读。
第一自然段: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的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