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教案约11640字。
滕王阁序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 重点、难点
重点:
1、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背诵名句名段,感悟骈体文语言的骈俪华美。
难点:
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王勃虽仕途崎岖却情操不移、壮志更坚的态度。
● 设计思想
《滕王阁序》虽然华丽优美,但从诵读的角度来讲,并不容易,原因有二:一是文章篇幅较长,二是典故众多。因此,为了提高背诵效率,首先应疏通文本中涉及的全部典故,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诵读方法加深印象;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应当作为重点,尤其应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手段;对于文本中涉及的一些文言词汇只求掌握大意,不作重点要求。要而言之,在全方位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强化诵读,初步了解“骈赋”的大致特点。
● 教学资源
1.文学文化常识: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也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而非书序。。
2.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