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890字。
  2017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文阅读
  (时间:150分钟;分数: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7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疏入为/ 部所格/ 景帝卒从杰议超/ 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 奠培淫乱事/ 革其护卫治/ 行闻/ 赐诰旌异
  B.疏入/ 为部所格景帝/ 卒/ 从杰议超擢/ 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 淫乱事革/ 其护卫治行/ 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 所格景帝卒/ 从杰议/ 超擢江西按察/ 使发宁王奠培/ 淫乱事革其护卫/ 治行闻赐/ 诰旌异
  D.疏入/ 为部所格/ 景帝卒从杰议/ 超擢江西按察使/ 发宁王奠培淫乱事/ 革其护卫/ 治行闻/ 赐诰旌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中,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物资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一种制度。
  B.凶,本义指不吉利,本文中指庄稼收成不好,闹饥荒,歉收。
  C.流民,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种历史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良吏,贤能的官吏。晁错有“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盗贼。
  B.原杰关爱百姓,不畏权贵。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道,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处罚接受土地的人。
  C.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曾在这儿为官并深得民心,朝廷就委派他去治理;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看到郧县位居竹、房等县之中,与襄阳相隔太远,官吏很少到达,一旦有盗贼出现,官府很难控制,就设置了郧阳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
  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不籍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前谓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